1、考试说明 地图考试内容:地图上的方向和比率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常识要素总结 (一)地图:(地图三要点:比率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率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 公式略 (1)比率尺的大小:在同样的图幅上:比率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质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准度越高。比率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准度越低。 (2)比率尺的缩放:比率尺放大:用原比率尺×放大到的倍数。比如将1/10000的比率尺放大1倍,即比率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率尺是1/5000,比率尺变大。比率尺缩小:用原比率尺×缩小到的倍数。比如将1/50000的比率尺缩小1/4,即比率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率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率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率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率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率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率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4)垂直比率尺水平比率尺 (5)同一幅图上不同方向的比率尺相同。 2.地图上的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址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国内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 (1)等高线原理 ①同线等高;②同一幅图上相邻的等高线高差相等;③所有些等高线最后闭合。 (2)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假如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块——表示陡崖。 ③形状特点: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减少——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假如没数值注记,可依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④等高线弯曲时,假如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假如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地形剖面图绘制办法: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地方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3、复习指导 (一)复习需要:地图常识是学地理的最入门知识,在各种地理考试中,地理问题的设计不能离开相应的地图作背景,因此,认识地图,正确、全方位的判读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点。 1.熟练运用地图入门知识,识读地图,并具备肯定的图文转化能力(把图像信息通过文字加以表达或依据文字资料绘画有关图像)。 2.学会主要地形图像种类的结构特征和判读办法,练习判读各种比率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需要学生能依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特点。可以结合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容易见到问题的复习办法和方法 1.学会地图上的方向和比率尺表示办法,知道常用图例、注记。经纬网图是各种地图尤其是地区图的基础,大家在学习任何一个地理地区时,第一应该先熟知它所处的经纬度地方,如此才能剖析看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在各种考试当中常常以基本的经纬网示意图作为命题的背景进行综合考查。 例题1,读图回答经纬线方框内的面积大约是: A.15万K㎡ B.20万K㎡ C.25万K㎡ D.30万K㎡